一、这本书到底从哪儿冒出来的?最近在几个读书群里,总看见有人问:"你们谁有《萌兽全文》的电子版?"第一次听到这书名时,我还以为是哪个新晋网文大神的作品。可问了一圈发现,连常混迹起点中文网的朋友都摇头说没见过。这事儿就有点意思了——一本被传得...
最近在几个读书群里,总看见有人问:"你们谁有《萌兽全文》的电子版?"第一次听到这书名时,我还以为是哪个新晋网文大神的作品。可问了一圈发现,连常混迹起点中文网的朋友都摇头说没见过。这事儿就有点意思了——一本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书,居然查不到任何出版信息。
翻遍各大电商平台,输入"萌兽全文"四个字,跳出来的全是《萌宠日记》或者《神兽饲养手册》这类八竿子打不着的书。国家图书馆的检索系统更干脆,直接显示"查无此书"。倒是在某个冷门论坛里,看到个2018年的老帖子,楼主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在旧书摊淘到过残本,可惜连张照片都没留下。
虽然找不到实体书,但网上流传的内容描述倒是出奇一致。据说全书分七十二卷,记载了从《山海经》到《酉阳杂俎》都没收录过的三百多种异兽,每页都配有工笔彩绘。最玄乎的是有个叫"影狸"的物种,描述它"月下无影,善摹人声",这倒和唐代笔记小说里的某些记载有几分相似。
文献名称 | 记载异兽数量 | 插画类型 | 成书年代 |
《山海经》 | 约400种 | 线描 | 先秦至汉 |
《萌兽全文》(传闻) | 300+种 | 工笔彩绘 | 不详 |
《清异录》 | 82种 | 无插图 | 北宋 |
有位做古籍修复的朋友说过个细节:要是真存在明代彩绘本,颜料成分肯定能检测出来。但所有自称见过原书的人,要么说"被长辈收走了",要么就是"搬家时弄丢了"。前年豆瓣上有个热帖,楼主晒了张泛黄的书页照片,结果被眼尖的网友发现用的是康熙字典体——这种字体1915年才问世。
仔细想想,这个现象本身比书是否存在更有趣。现在短视频平台上,打着"揭秘《萌兽全文》"旗号的账号少说有几十个,点赞量动不动破万。有个做文创的朋友偷偷告诉我,他们团队正准备根据网传内容开发盲盒系列,"反正也没版权问题"。
上个月在798艺术区还真碰见个展柜,标牌写着"《萌兽全文》复原计划",展出的却是当代艺术家的再创作。问策展人要文献出处,对方神秘一笑:"有些真相不需要考证。"
虽然民间传得热闹,但正经学术界对此保持沉默。翻遍知网,只有2016年某地方院校学报登过篇短文,作者认为可能是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编修时的散佚资料。不过这种说法很快被民俗学大佬王教授反驳,他在《民间叙事中的文本再生现象》里专门用了个章节分析,说这就是典型的"集体创作型都市传说"。
倒是日本有位研究东亚妖怪文化的学者挺上心,去年在学术会议上提交过报告,认为部分内容可能源自江户时代的《画图百鬼夜行》未收录稿本。不过这个猜想目前还没找到实质证据支撑。
我在三个不同城市做了个小调查:问了一百个自称读过《萌兽全文》的人,结果九成承认是看的"网友整理版"。这些文本有个共同特点——描写细腻得不像古人手笔,比如对"火精"的刻画:"通体透明如琉璃,内脏可见火焰流转",这分明是现代人受玻璃工艺品启发后的想象。
有个书店老板的说法挺耐人寻味:"现在年轻人就喜欢这种半真半假的东西,你非要较真有没有这本书,反倒扫了大家的兴。"他柜台最显眼的位置,摆着本用做旧工艺处理的笔记本,封皮上手书四个大字:萌兽全文。
天色渐暗,街角路灯次第亮起。路过那个总摆着旧书摊的巷口时,看见摊主正在收摊,泛黄的纸页在晚风里轻轻翻动。或许某天真会有本神秘的古籍出现在这里,谁知道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