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六下午三点,我第27次刷新Steam新品列表时,鼠标突然停在一款名叫《马桶骑士与发霉三明治》的游戏封面上。看着像素风马桶盖变成盾牌的滑稽画面,我笑得把奶茶洒在了键盘上——这大概就是“什么鬼游戏”的魅力吧。这些游戏制作者怕不是喝了假酒当主...
上周六下午三点,我第27次刷新Steam新品列表时,鼠标突然停在一款名叫《马桶骑士与发霉三明治》的游戏封面上。看着像素风马桶盖变成盾牌的滑稽画面,我笑得把奶茶洒在了键盘上——这大概就是“什么鬼游戏”的魅力吧。
当主流游戏都在追求4K画质和开放世界时,某个平行宇宙里总有一群开发者,正蹲在电脑前捣鼓着让人满头问号的创意。这类游戏通常有三大特征:
游戏名 | 类型 | 魔性设定 |
《量子猫咪大乱斗》 | 物理模拟 | 同时存在于8个平行世界的喵星人 |
《社畜逃生指南》 | 策略生存 | 用Excel表格对抗老板的死亡凝视 |
《西兰花征服世界》 | 经营模拟 | 让蔬菜军团接管各国总统府 |
上周在独立游戏社区扒到的《冰箱里的文明》,让我熬了三个通宵。根据《游戏设计心理学》提到的“认知失调”理论,这类游戏往往通过反常识设计触发我们的探索欲。分享我的私房挖掘技巧:
上周冲动购入的《云朵修剪大师》让我明白:不是所有奇葩游戏都值得尝试。记得检查这三个要素:
有次我向朋友安利《会说话的拖把模拟器》,他看我的眼神就像在看精神病院逃犯。但根据Steam1300条评测中89%的好评率,显然很多人get到了这种诡异乐趣:
窗外的夕阳把屏幕染成橘色,我又点开了《阳台盆栽战争》的更新公告。突然响起的消息提示吓了我一跳,原来是上周推荐的《自动贩卖机人生》出了DLC——这次连游戏图标都变成了会喷可乐的机器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