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厨房餐桌上设计了一款城市规划游戏——这是它的诞生故事一、为什么选择做城市规划游戏?去年台风天被困在家时,我盯着窗外的雨帘突然想起小时候的雨天游戏——用奶粉罐当摩天楼,饼干盒拼成商业街。这种用日常物品搭建微缩城市的快乐,成了《点亮城市》最...
去年台风天被困在家时,我盯着窗外的雨帘突然想起小时候的雨天游戏——用奶粉罐当摩天楼,饼干盒拼成商业街。这种用日常物品搭建微缩城市的快乐,成了《点亮城市》最早的灵感种子。
我们花了三个月搭建核心系统,就像在游戏里铺设地下管网。某天凌晨三点,当动态生态算法终于能模拟出真实城市中「学校周边自然形成文具店」的现象时,整个团队在语音会议里同时欢呼。
居民楼 | 提供劳动力但产生通勤压力 | 像发酵的面团会自主膨胀 |
发电厂 | 必需但降低周边地价 | 玩家常用樱花树围墙来伪装 |
流浪猫收容所 | 隐藏建筑提升幸福度 | 来自内测玩家的奇妙建议 |
初版中规整的六边形网格系统让城市看起来像蜂巢,直到美术组长把手机摔在会议桌上:「你们见过哪个城市的街区是完美几何图形?」现在我们用柔性边界系统,道路会像融化的黄油般自然流淌。
有位高中老师在邮件里说,他的学生在游戏里悟出了「基础设施前置」的重要性——这些孩子现在规划新城时,会先像布置生日派对那样预留好水电接口。
上个月最惊喜的瞬间,是看到玩家「深圳张女士」用游戏还原了她居住的城中村。那些自发形成的天台菜园、巷道里的肠粉摊,甚至楼宇间晾晒的彩色床单都被完美复刻。这比任何五星好评都让我感动。
我们在青岛老城区采集了200组建筑间距数据,发现3.8米宽的巷道既能保证采光又便于邻里交流。现在游戏中的「青岛算法」会自动优化巷道网络,让NPC居民能端着饭碗串门。
晨光透过咖啡馆的落地窗时,我又在观察窗外那个每天都在变化的路口。或许下个版本更新时,那个总在抱怨广场舞太吵的NPC王阿姨,会戴上女儿送的新助听器,跟着音乐悄悄踮起脚尖。